九一八事变爆发后,中国政府立即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,希望借助国际公理来遏制日本的侵略。然而,这一过程充分暴露出当时国际社会的软弱与无力。
中国的呼吁
1931年9月19日,沈阳陷落。9月30日,国际联盟行政院便通过决议,要求日本立即撤军。蒋介石与张学良也寄希望于“国际公理”,选择暂时不以武力正面抗争。然而,纸面决议并未带来任何实质效果。
日本的强硬
面对国联的压力,日本辩称其行动是“自卫”,并称会在“协商后撤兵”。事实上,日军不仅未撤退,反而继续向吉林、黑龙江推进,并于1932年扶植溥仪建立伪“满洲国”。1933年,日本干脆宣布退出国际联盟,彻底无视国际舆论。
李顿调查团
1932年,国联派出由英国外交家李顿率领的调查团赴东北实地调查。调查团最终承认“满洲国”是日本一手操纵的傀儡政权,要求日本撤军。但这份报告没有任何强制力,日本拒绝执行,国际社会也无力采取实质性制裁。
历史启示
九一八事变告诉中国人:弱国无外交,依靠他国仲裁难以守护国家主权。唯有自强,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。
国际社会的反应——李顿调查团与国联的无力
创建时间:2025-09-18 00:00